(一)觀念認識存在誤區一是對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存在認知偏見。再生資源往往被作為企業原料來源的“補充項”與“備選項”,將其視作其他產業可有可無的“補充鏈”,甚至將其視為“賣廢品”“收破爛”的社會底層服務業,尚未從綠色經濟、循環經濟等新興產業視角加以認知。二是對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缺乏系統性、整體戰略考量,缺少對其回收體系、拆解體系、無害化處理、再生利用體系等產業環節的整體規劃與設計,相應的政策制定、資金投入、人才培養與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等亟待完善。三是對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的方式與方法認識模糊不清,造成統計體系與管理體系的滯后,限制了再生資源利用范圍。
(二)產業體系不夠完整一是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鏈條普遍較短,產業鏈比較脆弱,孤環、斷環多、耦合性弱?,F階段,中國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中不同環節的共需對接、耦合協調程度總體偏低,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進主要集中在后端的回收和再利用環節,對于前端的技術研發、原型開發和需求分析涉及相對較少,相關企業在技術結構、產品結構、經營規模上的互補性不足,不同企業之間、企業與市場之間在戰略、產品、技術、市場以及觀念共識等方面尚未形成協同聯動發展局面,產業整體的競爭力較弱,價值鏈存在局部缺失或斷裂,價值耦合能力普遍較弱。二是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的服務種類比較單一,廢舊資源的分類回收、分揀加工、運輸銷售、信息化管理等服務存在大量空白,尤其是在再生資源處理技術研發、生產流程設計、銷售與經營模式創新、信息交換與數字化管理等方面服務明顯滯后,尚未形成基于社會化、專業化分工,集廢物回收、分解、加工、利用、無害化處理等為一體的循環再生利用產業體系,專業人員培訓等配套體系建設也存在突出不足。三是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集聚效率不高。目前,中國廣東、浙江、山東、河南、河北等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集群,產業園區數量也大幅提升,但在產品質量、技術支撐、配套服務水平、平臺管理能力、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優勢并不顯著,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環境,不同園區之間缺少特色發展路徑,規?;瘍瀯莶幻黠@